傅涛:生态价值实现路径要遵循新的价值规律
自然生态即是城市发展最大的价值和财富,同时又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增长点成为最为迫切的需求。如何更好的探索生态价值落地路径?以黄山为代表的资源禀赋型城市绿色发展路径在哪里?如何在不破坏绿水青山的同时,让生态价值创造出金山银山?近日,在“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最新思考。
来源: 中国水网
相关阅读
如何跨越产业化鸿沟?傅涛谈环境领域产学研机制的思考
央广网专访傅涛:如何为“专精特新”创造良好营商环境?
傅涛:技术不固化成产品,就没有产业未来
11月7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意见》提出提高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健全生态环境经济政策。其中,再次强调要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推动长江、黄河等重要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立健全森林、草原、湿地、沙化土地、海洋、水流、耕地等领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生态补偿制度是生态文明的四梁八柱之一,但由于中国行政体制间的特点,跨区域尤其是跨省级行政区域的流域生态补偿是其中的难点。十年来,黄山探索出一条跨省级行政区域流域生态补偿的新机制,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新安江模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的重大创新。
自然生态即是城市发展最大的价值和财富,同时又成为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培育绿色增长点成为最为迫切的需求。如何更好的探索生态价值落地路径?以黄山为代表的资源禀赋型城市绿色发展路径在哪里?如何在不破坏绿水青山的同时,让生态价值创造出金山银山?近日,在“2021新安江绿色发展论坛”上,E20研究院院长、北大环境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傅涛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最新思考。
傅涛
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区域经济发展规律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傅涛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经历了若干轮的快速增长,先是沿海地区外贸、轻工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大量资源性的增长如石油、煤矿等开采利用。如今,我国已经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傅涛列举了五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
一是城市发展格局和尺度的变化。
我国进入区域性经济发展主导的时期,已经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强调了协调性、系统性,城市战略服从主体战略。正如黄山的绿色健康发展,也要站在新安江整个流域、甚至长江整个流域来定位。
当城市发展成为了一盘棋,每个城市作为其中的一个棋子,该如何布局?如何取得区域发展的有利地位?这值得每个城市管理者去思考。
二是奇点效应强化。
如今是交通、资金、信息等资源加速流转的时代,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顶部效应”的强化,头部企业、头部城市往往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收益,这种现象从过去的“二八分化”,甚至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一九分化”。那么,处于非头部的区域,如何利用自身的天然差异制造奇点效应?如何去错位争先?是城市未来发展中,十分关键的问题。
三是政治驱动经济。
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国家的主人,党代表人民,为人民谋幸福。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是党的奋斗目标。十九大以来,“党的权利为民所用”思想被进一步强调,我国的经济发展倾向于服从政治意愿的趋势也越来越强烈。
四是社会价值重构。
基于政治正确,还必须做到行动正确。在生态治理领域,过去科学家、院士等专业人士的话语权非常重。而如今社会的价值已经发生重构,成为了基于理性基础的感性社会,这要求环境治理工作在考虑科学性的同时,还要考虑老百姓这样的“外行”的感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人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意味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每件工作更要让百姓这样的“外行”满意,才能让党满意,从而更进一步被政治赋能。
五是从高增速到高质量发展。
经济发展初期,未解决供需失衡、产业体系不完善等问题,产业路径相对简单而粗放,这带来的是每年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使我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规模上去了,质量却有待提升。
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从全面小康转变为全面现代化。全面现代化的核心就是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如今,社会为追求美好生态环境而愿意付费的比重持续加大,生态文明从基础服务向高质量服务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环保设施成为人民高质量美好生活的基础保障。值得行业和企业思考的是,我们如何处在高质量的一端?环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究竟如何对应到经济发展中去?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一些领域遭受了极大的削弱,同时催生了不少新型业态的发展,这使得很多产业发生了强烈的“折线效应”,同时这种效应在2020年、2021年被不断强化。
E20环境平台受邀参与了很多大型环保企业的“十四五”规划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清晰的感受到,在“折线效应”的影响下,“十四五”将不同寻常,所有城市、企业的发展都无法再使用“十一五”、“十二五”的延长线的思路去进行“十四五”规划。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思考黄山的定位以及如何发展。黄山市是典型的资源禀赋型城市的代表,也是宜居、宜业、宜游的标杆城市,然而自然生态即是黄山最大的价值和财富,同时又是传统产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为黄山的资源禀赋高,为维持这种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传统产业发展模式不适用,不能照搬上海、杭州等城市产业发展路径来做规划,这为黄山的城市发展提出了很多挑战。
十九大以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被写进了党章,傅涛指出,从理论上,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很容易,在曾经“先污染后治理”的思路下,绿水青山被破坏,自然就变成了金山银山;用金山银山换绿水青山也很容易,如在流域治理中,只要花费足够的费用和能源,让每一条河流的水质都达到标准要求即可,当然这同时伴随着极高的治理成本。
傅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点在于二者共存,如何让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者实现统一?如何在不破坏绿水青山前提下让生态价值进入到经济对价?才是重点和难点。傅涛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是理论,更是实践,所以仅仅靠算法来核算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是行不通的。
多年来,傅涛及E20团队在资源禀赋型城市黄山以及工业型城市太原、邯郸等地方城市进行了长期深入的调研,研究大量的案例和资料,创新性的提出了“两山经济”的理念,不断寻找 “两山论”的经济价值实现路径,使生态价值真正落地,并指导各地进行实践。
“两山经济”理论是“两山”理论的一部分,傅涛指出,如果说计划经济支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支持资本主义,“两山经济”就是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是实现两山价值对价的实践工具。
傅涛表示,作为支撑生态文明新的经济理论体系,“两山经济”总结归纳了生态文明视角下的五个社会价值规律的理论:
(一)两山需求理论
如果不谈需求,所有的经济规律都将失去依靠。传统经济定义下自然人是自私的,为满足自身需求才会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才会被经济驱动。但在生态文明的角度,人有一部分非自私、非利己的需求,这部分需求是站在全人类、自然生态的视角,愿意为了这部分需求去付费,这被定义为“两山需求”,“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和引导这种需求。
傅涛认为,为满足两山需求,生态价值的对价方式有主动对价和强制对价两个路径:
一是主动对价,要强调绿水青山对于人类健康的价值。科学已经越来越多的证明,新鲜的空气、美好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健康影响显著,只是关联性的研究还没有被细化和量化,应求助于科学,让人民意识到美好的环境如何对自身健康带来更多的好处,才会主动为美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价值付费。
二是通过政策进行强制对价。一些气候的变化对于某些地区会带来正向影响,如内蒙地区在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后,一些沙漠变成了绿洲,然而对于全世界范围来讲,气候的变化可能带来了更多的负面影响,所以才会有环保公约去约束人类对地球有害的行为,比如对铅酸蓄电池、含氟空调、汽车尾气排放等环保方面的限制。傅涛指出,这些都不是出于个人意愿,而是依靠政策性的强制对价去拉动需求,重塑整个社会经济价值体系走向。
(二)时空变现理论
生态价值的实现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错位和外延,就如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一样,当下的生态价值是在错位时间和空间积累而来,当下的环保投入所产生的环境效益,也是为后来人受益。
在时间方面,在过去几年我国积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BOT、PPP等项目模式,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建设运营,让社会资本在当下进行投资,政府去购买二十年、三十年的服务,同时采用多种金融工具,去解决时间不对等的问题。
在空间方面,环境治理的价值受益是按照空间性的分布来核算的,比如黄山市投入了巨大财力对新安江流域进行治理,最终杭州也因此受益。
因此,时空变现理论本质上就是要把时间拉长、空间变大,用大格局去算大账,最终打造成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核算体系。
(三)生态增量理论
绿水青山本身就具备价值,然而在傅涛看来,更大的价值并不在于绿水青山本身,而是在自然万物的流动和循环中体现出来的生态环境增量价值。
傅涛指出,实际上,大自然的能量、资源所产生的生态增量价值,远远大于我们劳动产生的价值,重要的是如何去挖掘。要思考如何捕捉大自然的能源、资源在生态循环的增量价值,并附加到产品和服务上去,在不破坏生态本底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增量。
如果能抓住生态价值的增量价值,就能把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比如把气候的变化用于调水,傅涛指出:“或许我们辛辛苦苦去调取几十亿方水去解决缺水问题,还不如一场降雨带来的效果,辛辛苦苦去控制雾霾还抵不过一场风,虽然从技术上,现在还没有能力针对某一个水库去降水,也控制不了风,但这确实是用生态增量思路解决问题的方向。”
(四)价值奇点理论
在新时代,每一个城市、企业、个人都不是孤岛般的存在,都不可逆转的被互联网、金融、社会关系等因素捆绑在一起,每一个末端都会是一个新联通的开始。傅涛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去跨界,去强连接,从而成为价值的奇点。只有成为奇点,才主动成为了价值的凝聚点,反之便会成为被凝聚被削弱的点。
环保企业以前是价值循环的断头浜,物质到环保企业这里是废物,就没了价值。最多做循环经济,重复利用,但终究还是废物,性质并没有改变。要真正落实两山理念,就要不断创造价值的增量,环境产业末端服务将是未来价值连接的奇点,环境产业是未来经济里的奇点,这个奇点如果用得好就是爆炸性的,用得不好可能就没有任何价值(相关阅读:傅涛:跟随政策初心,解读环境产业价值奇点【附绿媒榜】)。
(五)层次循环理论
傅涛重点介绍了层次循环理论。他指出,社会经济被价值对价和商业动能因素影响,被分成各种价值层级。在价值层级高塔中,最为宝贵的自然生态与人类生存发展最为息息相关,遗憾的是由于缺乏价值的对价,生态的价值处于金融、地产、工业、农业之下的最底层。同时人类生存中空气、水、大米等必需品,它们的价值由于社会和经济等因素被严重低估了。
在发现了这样的价值规律之后,环保产业的方向就是努力将最底层污染物转化成高价值阶层的资源,如将污水治理后排入河道中是没有价值的,只有处理成水资源才有市场,又如将污泥处理成肥料价值不高,制造成工业产品才使价值得到跃升。同时傅涛指出,实际上污染物在处理处置时不需要完全被“吃干榨净”,如海洋中容纳了99%的水资源,其中只有少部分蒸发参与了生态循环,同理,在污染物质中,能够实现其中的大部分经过处理进入生态本位,少部分进入到生态高位即可。
傅涛强调,这种价值转化的规律我们称之为循环层级理论,没有高层级的商业动能,资源就无法转化为价值。
而位于塔尖的层级,我们称之为“文化”,即价值观的重塑。傅涛表示,很多产品诸如钻石,在其核心价值重塑过程中,估值被大大提升,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注入了“保质理念、宣传口号”等文化的力量,而就文化本身而言,做好文化就是不可估量的高价值产品。
在上述背景下,傅涛对于黄山这样的生态禀赋城市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
建议一:推动生态价值的政策性对价。
目前在全国范围,黄山已经走在了践行生态价值、流域补偿机制的前沿,同时在本次论坛上,黄山联合杭州、丽水、南平、抚州等兄弟城市共同发出了生态价值联盟城市宣言,建立了精诚协作的合作推进机制,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傅涛建议,应在此前的良好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和深化新安江流域补偿机制,如通过持之以恒的行业引导成为话语权的核心,同时吸引更多业内专家、研究机构加入到联盟中,并加大投入进行更多的持续性的“软性”的研究,以此为支点,最终影响国家政策决策,推动生态价值的政策性对价。
建议二:重塑黄山的价值观。
黄山已经具备非常好的文化感知,未来应进一步加大力度,基于生态环境的价值观,引导和鼓励黄山产出更多关于绿色生活、绿色消费、绿色文化的优秀作品,用文化的力量进行社会引导,推动城市发展。
建议三:加强区域奇点效应。
以“中国黄山”这样独特的文化和生态为基础,重点强化黄山不同于上海、杭州、合肥等周边城市的差异性特点,加强连接,创造增量,努力去创造黄山的区域奇点效应。
建议四:成立产品开发服务中心。
很多服务被行业误解为是产品,实际上,服务与产品存在本质的差别。成功的产品一定要具备自身特点,要有客户定位,契合的品牌宣传,形成自己独特的服务标准,具备这样的品牌化特征,才能真正走出去。如我国的江苏东海有着“水晶之乡”的美誉,如今尽管水晶的实际产量已经非常少了,但随着往年不断的价值输出,许多人通过水晶认识了东海,如今东海巨大的水晶贸易量已经使其成为了世界水晶的加工地、集散地。
傅涛指出,未来黄山应该基于自身优势,成为生态产品的聚集地,不仅仅是售卖产品,更多是成为生态产品、生态服务产品、文化生态服务产品的承载地。因此建议黄山成立产品开发服务中心,把文化服务打造成产品。大力鼓励绿色低碳循环领域的技术产品开发,推动基于黄山生态特征打造初级产品,并向金融、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产品进行探索拔高。
本次论坛是安徽省内首个“零碳”会议,在论坛现场,黄山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勇为本次会议承办方E20环境平台颁发了碳中和证书,傅涛表示,两山产业最终是一个服务产业,未来E20环境平台将为黄山这样的资源型禀赋城市的进一步转型和升级进行衔接与助力。
绿谷丨中国环境产业里的“清华系”创业帮
高水位运行,污水处理的痛点和问题的表现点
酒糟变饲料,盐湖来提锂?环保企业靠技术创新跨界突围
6大涉环保工程入选!最新一批鲁班奖名单公示
213家环保企业或将获国务院重点支持
十月热文,欢迎点击阅读
沉痛悼念水业鼻祖许保玖先生!(8745)
沉痛悼念水业泰斗——清华大学王占生教授(7896)
10年前借款经营,如今资产超千亿,未来10年计划营收2000亿,山东水发集团这么牛?(7578)
一个环保创业者的自白(7365)
王洪臣: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应找准碳减排着力点(7107)
曾因王小郢项目一战成名 柏中环境未来或迎新机(6674)
全球碳中和博弈:中国的地位、挑战和策略(6576)
十四年变迁,一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正在消逝(6476)
傅涛:技术不固化成产品,就没有产业未来(5835)
近9亿!胶州废弃物综合处置产业园项目花落光大环境(5524)
“心不诚”的招标公告,废标背后是64亿厂网一体化项目的隐痛(5274)
戴晓虎:从五大技术路线角度看污泥领域如何减污降碳(5261)
何品晶:固体废物处理技术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与思考(5138)
低成本、高减量的污泥干化新思路:无热脱水干化(4755)
北京第十水厂20年(4473)
张辰:再谈城镇污水系统碳排放研究(3949)
备注:括号内为总阅读次数,统计时间截至11月1日9:37
“E20水网固废网”公号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若转载,请联系授权。违者视为侵权,本公号将保留对侵权者追究版权责任的权利。申请授权可联系刘女士微信:Liu-T1997。
编辑 | 刘彤、刘蓁
统筹 | 李晓佳